初入職場的產品經理,多數會認為開發是一個類似工廠的線性過程,從發想、驗證、設計、實作、測試、交付,像是一條流水線持續將產品交付出去,然而如果想持續有效的讓產品發揮價值,實現持續增長並協助企業永續發展,就必須將線性思維(Linear)轉化成飛輪思維(Flywheel)。在《A到A+》這本書中,作者詹姆士·C·詹姆·柯林斯(James C. Jim Collins)提到了一個概念叫「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PM猴子在新創公司與Amazon擔任產品經理時,深刻地體會到企業是如何應用這個飛輪的概念,幫助它們實現了驚人的增長和成功。在Amazon,我們也被鼓勵為自己的產品創造出獨有的飛輪。了解並設計出自己產品的飛輪效應可以讓我們更清楚應該專注在哪些事情上面,而身為工程師的你也可以試想你手上負責的產品是否已經擁有飛輪效應(沒有就叫你們的PM猴猴做代誌)。
Ref: Amazon.com
飛輪效應是一個商業戰略概念,它描述了一種增長循環,其中每一個成功的步驟都驅動下一個步驟,最終形成一個穩健的增長機制。這個概念的名稱來自於一個視覺比喻,即一個巨大的飛輪一開始需要耗費巨大的力量將其推動,但一旦它轉動起來,它將慢慢變得自我持續,並且越來越容易旋轉,且旋轉速度會越來越快。
為了使一個巨大、沉重的輪子轉動起來,剛開始非常困難,你必須出極大的力氣,在這個輪子上的每一個點都使力,一圈一圈,順著同一個方向推動。雖然每一圈都轉得非常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輪子會越轉越快,直到某一個力學的臨界點,飛輪本身的重量不再是負擔,反而會創造出更大的衝力。這時候,不需要花費更大力氣,飛輪就會快速轉動,這就是「飛輪效應」
PM猴子認為Amazon是飛輪效應的一個極佳示範。Amazon最初於1994年成立時僅是一家網上圖書書店,但它很快就開始應用飛輪效應,推動其業務多元化和擴張。身為亞馬遜員工,Flywheel是在上班第一個禮拜就需要認真搞懂的重要理論,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Amazon的飛輪長怎樣。
Ref: stockfeel.com
飛輪的核心是增長,因為一旦飛輪開始運轉起來,就可以持續旋轉。良好的客戶體驗讓客戶滿意並且願意推薦Amazon給其他人來增加更多的流量,進而吸引更多的賣家,這些賣家提供更多產品的選擇,進而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可以用平實的價格買到想要買的商品),於是這樣一個循環就會再次驅動增長,使飛輪不斷旋轉。而這種增長導致了更低的成本結構,就像飛輪的旋轉可以「激發」低成本結構,低成本結構讓Amazon有辦法提供更低的價格,進而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再次進入循環。
亞馬遜的飛輪效應是一個持續的增長和優化循環,其中每個步驟都驅動下一個步驟,並且能夠保持自我旋轉,從而實現持久的成功和成長。除了這個最核心的飛輪外,我們也後續延伸加入了更多的飛輪諸如Prime會員制度、AWS雲端服務、Alexa智慧家庭等等。
這裡說一個PM猴子小故事,之前聽到某些人在談電商領域,講得頭頭是道好像對電商很懂的樣子,但常常這些人都說錯了方向,其實只要看看Amazon飛輪就會知道電商的核心元素到底有哪些。
飛輪效應的優勢在於它創造了一個自我滾動的增長模型,允許企業持續發展。這種戰略方法有以下幾個關鍵優點:
循環驅動增長:每個成功的步驟都驅動下一個步驟,形成一個持久的增長循環。
戰略專注:飛輪可以讓大家專注在一致的戰略,雖然最初推動飛輪需要大量資源,一旦開始運轉,後續步驟變得更加容易和經濟。
提高競爭力:擁有穩健的飛輪效應可以使企業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因為它們能夠提供更多的價值和選擇。
飛輪效應是一個強大的商業戰略概念,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持續增長和成功。身為有經驗的產品經理,除了了解如何利用飛輪效應在不同領域實現多元化和擴張,也應該要思考怎麼在自己的產品上設計出一套飛輪效應。除了產品本身的飛輪,其實在用戶增長策略上現在也廣泛地將原本的漏斗思維(Funnel)使用飛輪思維(Flyheel)。利用這個概念來通過連續的成功步驟推動增長,從而創建一個強大的、自我持續的增長引擎。
Ref: Gorwth Rocket